【校長專欄】中小學引入品德教學的元素 鳳溪校長:豐富香港價值觀教育

中小學

發布時間: 2021/11/29 17:36

最後更新: 2021/11/30 10:28

分享:

分享:

鳳溪第一小學朱偉林校長。

學校領導要時刻為學生成長做好發展規劃,為學生尋找更寬廣更多元的發展出路。粵港澳大灣區正是香港學生未來發展的理想空間之一。
國家於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建設世界級粵港澳大灣區,並於2019年發表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三步走」的路線圖,到2035年把大灣區建設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把世界各國最新科技和高質人才引入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讓國家成為現代化強國。

與此同時,國家又發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描繪了中國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教育發展藍圖,也是世界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部份。2035年是大灣區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展的關鍵年份,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雙馬車之一,須把握百年難得的機遇,積極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粵澳攜手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教育是培育國家未來希望的不二途徑。「少年智則國智」,香港教育自當在大灣區發揮所長,為大灣區、為祖國創造教育新天地作出貢獻。作為學校行政領導須讓同工們好好配合2035年這個灣區教育發展的契機。11月13日舉行的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論壇,正是以配合大灣區教育發展為目標,以「邁向教育發展新征程」為題,環繞大灣區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實現路經,由参與校長分享多個題目,包括:大灣區教育基礎協同發展的具體措施、素質教育探索、正向文化的培養、姊妹學校計劃實踐、資訊科技與課堂變革、國民教育推展、育人育師的策略、五育融合的勞動教育等。各式各項具灣區特色的教育發展現況,呈現眼前。

身為香港教育行政人員樂見將灣區打造成為教育與人才高地,為我們下兩代提供學習與發展的廣闊空間。為發揮所長又產生最大效能,我們必須在教育範疇上確立香港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而對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香港各大學不但要保持優質的研究水平,也要將研究擴展至灣區內其他大學,讓灣區大學的學術水平、世界排名等得到整體提升。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亦可與廣東省內地城市的「孵化器」合作量產,將研究成果普及、惠及世界。各大學更可吸吶更多灣區的精英入讀,進一步提升研究果效,並讓香港高等教育持續國際化、產業化,促進整個灣區的全球化。

另一方面,我們香港中、小學也應強化行政效能,從而更緊密地與灣區各城市互聯互通,把學校、文化、體育等深度交流恆常化。特區當局亦應積極優化政策與行政安排,考慮開放香港官津中小學讓大灣區學生就讀,這不但能有效地緩解香港適齡學童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催化灣區深度融合。從小學開始讓灣區孩子到港學習和生活,既可從多角度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又可增強整個灣區的流動性,體現一小時生活圈的構想。

而為了讓香港教育更切合灣區發展及學童學習的需要,教育界須在學習上注入更多的創新元素,將深圳與香港兩地的科創產品和教學法融合,在兩地同時施教,互補長短,彼此交流,透過良性競爭,使兩地在科創上獲得飛速發展,為大灣區和祖國的發展發光發熱。除了科創教育,傳承我國傳統文化與品德亦同樣重要。因此,香港學校也應引入灣區品德教育的元素,例如:勞動精神與實踐學習,愛國主義學習、中華文化學習等,不但豐富了香港價值觀教育的涵養外,更能讓香港融入灣區及全國發展大勢。

為增進香港教育在灣區的領導力,除了政府在政策上多給予支持外,也需要民間組織作更多的深入互動交流,才可更細緻地做到融入校園、民居,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為達成這個目的,積極尋求優化學校行政領導的香港校長参與籌組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聯合校長會,聯繫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佛山市教育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等籌辦了「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論壇」,催化更多專業交流,讓灣區教育全速向優質化發展,早日把灣區打造成教育和人才高地,造福國家及世界。


最新影片推介:

 

撰文 : 朱偉林 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副主席、鳳溪第一小學校長